提到木作手艺,自然首推中国传统木工。其中榫卯工艺是建筑精华,传说它由鲁班发明,但并没有太多的证据证明。但它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机械的主要结构方式,运用广泛。它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的部分叫做榫,凹进部分叫做卯,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任何钉子。(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就是依靠这种技术,不用任何钉子就完成建造)

而在公元 7 世纪的日本,也有一种和我国榫卯工艺有着异曲同工的工艺,它被称为日本细木工工艺。日本细木工工艺涉及到复杂、互锁的木制卯接,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不会使用到任何的钉子、螺钉或是其他粘合剂就可以连接两个构件。

一位从事汽车营销工作的年轻日本人偶然之间发现了一本介绍日本细木工工艺的书籍,他被书中所介绍的传统精妙的木工技术深深吸引,但由于不是专业人士加上没有实物直观的演示,他对书中的文字说明难以理解透彻。他想要仔细研究这些工艺,但相关的书籍资料比较少,他思考再三决定利用现代技术来对这样工艺进行深度研究。
那他使用的是什么现代技术呢?为了更直观、更清晰的展现日本细木工工艺,他利用 3D 软件技术来模拟重现通过细木工工艺结合起来的构件,在自学木工技能和软件之后,他开始了创建细木工工艺结构动画之旅。
是不是看到这有些着急想要看到这些结构动画了呢?别急,接下来就是!

三块带有不同凹凸程度的长方体,通过组合、锁定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多面体。

它类似与缩小版的房屋脚架,仔细看,在将具有不同凹凸的长方体组合在一起之后,利用一个小小的圆木体锁住。

而这组则像是一个墙面总共有两个构件片,一片的一侧凸出,而另一片则是以凹进为主,两片结合在一起便可锁住,完成一个组件。

而接下来的这些组件也很有趣,它们是不同大小的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凹凸形成,组合在一起之后有的可以直接固定,也有的是只需要几个小圆木体便可以完成锁住。

而接下来的这些组件也很有趣,它们是不同大小的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凹凸形成,组合在一起之后有的可以直接固定,也有的是只需要几个小圆木体便可以完成锁住。

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个构件的组装。

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个构件的组装。

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个构件的组装。

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个构件的组装。

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个构件的组装。

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个构件的组装。

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个构件的组装。

原来,将传统工艺用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也是如此美妙的!不得不惊叹日本细木工工艺的确出彩。至于中国的榫卯工艺和日本细木工工艺,孰优孰劣,孰先孰后,小编就不知道了。